在这个平凡的午后,阳光懒散地洒在萨克斯教室的木地板上,我手握着笔,心中却翻涌着不平凡的思绪,我们的课堂因为一位特别的“嘉宾”而变得生动起来——荸荠。
起初,它只是厨房里的一道小菜,被学生们不经意间带进了教室,那圆润的外皮,藏着一颗颗洁白如玉的果实,我灵机一动,决定用它来比喻我们学习萨克斯的旅程。
“你们看,”我边说边拿起一个荸荠,“这荸荠外表虽不起眼,甚至带着些泥土的朴实,但剥开它,里面却是清甜可口的果肉,学习萨克斯也是如此,初学时或许觉得枯燥乏味,甚至被指摘为‘噪音制造者’,但只要坚持下去,剥开那层‘外皮’,就能品尝到音乐带来的甘甜与成就。”
学生们听得入神,眼神中闪烁着新的光芒,我继续说道:“就像荸荠需要时间去沉淀它的甜味,你们也需要时间来磨练技艺,每一次的吹奏,都是对自我的一次‘剥皮’,每一次的进步,都是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。”
课后,我习惯性地翻开日记本,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,我想,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荸荠的故事,更是关于坚持与成长的寓言,在未来的日子里,当学生们在舞台上自信地演奏时,他们或许会想起那个午后,那个关于荸荠的比喻,以及那位总是带着微笑、用最朴实的话语激励他们的萨克斯老师。
日记的最后,我写下:“今日荸荠,明日大师?或许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大师,但只要他们愿意像荸荠一样,经历时间的洗礼,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。”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