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带着一颗探索的心,走进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蹦床公园,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洒下斑驳的光影,与孩子们的欢笑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,我,一个教萨克斯的老师,为何会踏入这片“童趣”的领域?答案很简单——寻找那些能让我的课堂“跳跃”起来的灵感。
站在蹦床上,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,每一次跳跃都伴随着心跳的加速和灵魂的释放,就在这无拘无束的弹跳中,我忽然领悟到,萨克斯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吗?需要的是一种自由、灵动、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。
我开始尝试将蹦床上的“跳跃”融入我的教学之中,想象每一个音符都是一次轻盈的起跳,每一次吹奏都是一次在空中划过的优美弧线,我告诉学生们,不要害怕失败,就像在蹦床上跌倒后再次站起,每一次尝试都是向更高处跳跃的准备。
在接下来的课堂上,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站在蹦床上,深呼吸,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,当他们再次睁开眼时,我发现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——那是对音乐的新鲜感,对自我挑战的渴望。
通过这次体验,我深刻体会到,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情感的共鸣和灵感的碰撞,在蹦床上找到的“跳跃”灵感,让我在萨克斯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,也让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。
夜幕降临,我带着满载的思绪和灵感回家,在日记本上,我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天——在蹦床上,我不仅找到了教学的灵感,更找到了与学生们心灵相通的那根“弦”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