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晨光初破的宁静中,我拿起那本泛黄的教学日记,笔尖轻触纸面,仿佛是第一次又或是无数次地开始记录——锤子”的故事,在萨克斯教学旅程中的不期而遇。
我思考的“锤子”,并非字面上的敲打工具,而是寓言般地象征着每一次指导、每一次纠正、乃至每一次激励的“敲击”,在萨克斯的乐谱上,音符跳跃,如同生活的锤炼,而我的角色,便是那引导学生精准落锤的导师。
记得那次,小李在吹奏高音部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,音色飘忽不定,我没有直接指出问题,而是让他想象自己手握一把无形的锤子,每一次呼吸都是蓄力,吹奏则是那决定性的挥动,我们一同分析气息控制,如同调整锤子的角度与力度,直到那高亢的音符如同被精准锤打的金属,发出清脆而稳定的声响,那一刻,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芒——那是对自我突破的渴望,也是对音乐理解的深刻领悟。
“锤子”还象征着耐心与坚持,在教授即兴演奏时,我常提醒学生们,就像铁匠在炉火中锻造,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,不畏失败,不惧重来,用“锤子”一次次敲打,直至旋律流畅如溪水般自然流淌。
而我自己,也在这一过程中被“锤炼”,每当夜深人静,我独自练习那些复杂的乐段,仿佛是自我对话的时刻,那把虚拟的锤子,不仅敲击着萨克斯的按键,更是在我心中刻下对音乐无尽的热爱与追求。
生活,就像一首未完成的曲子,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乐手,手中的“锤子”,不仅是技巧的磨砺,更是心灵的锤炼,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挫折中坚持,在失败后站起,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。
我在日记的最后写下:“生活因‘锤子’而精彩,音乐因‘锤炼’而动人。”明天,我将继续以这把无形的锤子,敲击出更多学生的音乐梦想,也继续在自我的乐章中不懈探索与前行。
添加新评论